一份石板豆腐如何撬動一天
Date:2018-06-05 17:39:17
一個豆腐有多少種可能?它時而以豆腐泡、凍豆腐的光輝形象出現,時而與蔬菜同炒,跑個龍套充當葷菜。幾乎所有能想到的烹飪方式都是豆腐的真愛。
它在三餐中的地位也許不是主角,但總會給人以無盡的安全感,夜晚臨睡前只要想到冰箱里還有豆腐,便知道第二天的早飯一定不會太差。如果冰箱里有足夠量的豆腐,那這一天便都有了著落,不信你看。

中國人吃早飯的習慣,始于兩千多年前的漢代。此后,華夏大部分地區實行早午晚三餐制,利于生活也利于生產。
盡管一日三餐,幾乎成為人類共同的飲食制度,同樣在中國,卻變幻出不同的生活節奏,塑造出各異的人生感受。

俗話說“一日之計在于晨”,懂得吃的人,早餐一定要吃的精致。一塊青石板,幾片內酯豆腐,左右再打上兩只新鮮的土雞蛋。
伴著清晨的陽光,石鍋微沸,土雞蛋包裹著雪白的豆腐,蛋黃在豆腐之中,慢慢凝固,正像雪山上剛剛升起來的日出,一半已然輪廓清晰,另一半在雪山之后。

蛋不用完全凝固,藏著一點美妙的溏心。艾米·亞當斯在電影《朱莉與朱莉婭》說過:“我從來沒有想過,蛋黃液的滋味是如此美妙。”
當然也有人嫌棄溏心水寡淡微腥,用細鹽或者黑胡椒調味也是一點驚喜。清晨,來一道石板豆腐,黃白相接就像那一縷溜進房間的陽光,飄忽無害,就著睡意下肚腸,一睜眼,太陽已抖擻精神了。

驕陽似火的溫度,胃口也變得無比挑剔。“石板豆腐”像是萬能救火員,但逢菜色不佳,或是過分油膩時,只要它出現,桌上的氣氛也會變得活躍起來。
青石板中間放入切好的內酯豆腐,被分為楚漢兩界的石板左右倒入打散的雞蛋,石板逐漸升溫內酯豆腐和金黃的蛋液,像青澀的男孩遇見了一位讓自己迅速臉紅、小鹿亂撞的女孩一樣,所有的心跳和欣喜都被人收進眼底。

石板豆腐是永遠為熱情而跳動的,即便是沒有石板的溫度,當豆腐和雞蛋一起入口時,堅硬的牙齒與軟、彈的它們相遇,你的心跳也會因此加速。
唇齒攪拌時浸入湯汁的雞蛋,熱忱而清純,叫人不舍得吃卻又想吃得緊,天使又魔鬼的滋味大抵如此吧。

宵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,到了唐代,社會風氣開化,“市”終于做到了重要節日通宵開放,所以,人們紛紛走上街頭,走著走著,肚子就會餓了,于是,夜市中出現了一些賣熟食的攤檔。

無論出自哪個年代,對于從被窩飄出的虛薄靈魂,只要是好吃的就行。食趣石代的石板豆腐上鋪著綿厚的醬料,骨子里便帶著夜市的喧囂。
醬料的香氣慢慢地滲入雞蛋、豆腐和香蔥的表面,微辣的口感緩和了蛋腥,同時讓豆腐更加清新。雖然一只蛋的脂肪量高得罪惡,卻依舊讓人忍不住。

對美味的渴望,源自人類的本能。然而關于美食,每個人又有著不同甚至相反的選擇,嗜葷茹素,快食慢餐,都有各自的理由。
今天,空前豐盛的食物,和前所未有的資源困境并存。如果到先輩的智慧中尋找答案,他們或許會告誡我們短暫的一生:廣廈千間,夜眠僅需六尺;家財萬貫,日食不過三餐!